全国服务热线 13819121911

桥亮食品说——每天卖出5万个桥墩月饼 桥墩人均年收入增千余元

发布:2016-08-02 09:14,更新:2010-01-01 00:00

 “阿亮,先过来包馅”。昨天下午,苍南县桥墩镇桂兰路旁一家月饼作坊内,传出一声急切的叫唤。只见一个小伙子熟练地将一排月饼推入烤箱后,急忙往客厅跑,然后迅速坐下,同五六个中年人一起,将馅包在一张张月饼皮中。

 

  阿亮今年22岁,旁边几个中年人是他的父母和叔叔阿姨。“看,我们像不像是家族企业。”阿亮说完,自己忍不住笑了。离今年中秋节还有半个月时间,而阿亮家早在半个多月前就忙开了。

  在桥墩,像阿亮家这样的“月饼家族企业”有85家。Zui近,他们一天生产50吨月饼,每天有50000个月饼从这销售到全国各地。桥墩镇副镇长蔡起望说,桥墩月饼撑起了桥墩传统食品行业的“半壁江山”。

  历经百年,祖孙三代都做月饼

  做月饼是阿亮一家的传统,手艺传到阿亮这里,已是第三代。“我小时候是跟着爷爷学做月饼,爷爷在做月饼的时候,我就在旁边帮忙,时间一久,我自己也会做了。”阿亮说,他喜欢做月饼,“一放学,做好作业后,我就很自觉地去帮忙。”

  温州丁源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学观说,桥墩月饼已有100余年历史。“像我爷爷和阿亮爷爷那一代人从福建学到制作月饼的手艺后,回到桥墩,经过技术改良,才有了具有特色的桥墩月饼。”

  丁学观说,桥墩月饼一直卖得挺红火,但仅在当地小有名气。直到上世纪80年代,桥墩月饼才有了迅猛的发展,在外地渐渐打开了知名度。“2006年,我做了一个示范,放弃家庭作坊式生产,将生产点进行公司化管理,丁学观说,“至此,桥墩月饼的发展可以用‘腾飞’形容。”

  效益明显,人均年收入增千余元

  阿亮高中毕业后,就赋闲在家。“平时会出去打点零工,但做得并不开心。”而每年一到生产月饼的时间,阿亮就找回了生活的激情,每天没日没夜地干着,且乐在其中。

  在苍南桥墩,像阿亮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。据悉,截至2014年年底,桥墩镇有85个作坊式和工厂式的月饼加工点。这些加工点大多由一批年轻人独当一面。

  蔡起望说,2014年桥墩月饼销售额突破亿元。今年,无论是产量还是销售额,较去年预计将增长10%。同时,这些加工点在中秋节前一个月增加2000个就业岗位,其中有自己开作坊的、有到工厂打工的以及当服务员、做推销等等。

  不仅如此,“桥墩月饼”生产间接带动了猪肉、蛋黄、桂圆、葱、腰果、芝麻、面粉等农副产品的销量。“桥墩一天可以生产50吨月饼,意味着消耗掉1万公斤鲜猪肉和1千公斤葱。”丁学观说。

  蔡起望介绍,桥墩月饼带来的经济效益,将桥墩人民的人均年收入提高了1000余元。

  产业多元,生产方式将规模化

  阿亮为自己月饼的发展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。不过,他也提出了大部分生产月饼从业者都有的担忧。阿亮说:“虽然做月饼有着不错的前景,但一年的旺季只有40几天,其他时间很空闲。”

  蔡起望表示,月饼毫无疑问是桥墩的龙头产业,但月饼不能成为桥墩的全部。“今后,像阿亮这样的制作月饼从业者,可以利用自己的月饼牌子,带动自己生产的其他糕点和小吃。”蔡起望说。

  丁学观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尝试,今年他开拓销售思路,推出了“月饼+茶叶”。“以往大家都把月饼当做在中秋节前后吃的应景之物,现在我们将茶叶和茶具当赠品,和月饼组合,推出礼盒装。”丁学观说,“我们把月饼当做了平时吃的茶点。”

  蔡起望说,茶叶在当地也是一个传统产业,像丁学观这样将月饼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的销售思路,值得阿亮他们年轻人学习。

  蔡起望表示,目前桥墩月饼还没有完全规模化、企业化。政府将引导一些小作坊主联合起来,统一进行企业化生产,给予土地和政策上的支持。“希望所有从业者拧成一股绳,将桥墩月饼这个地域品牌打响打亮。”


联系方式

  • 地址:温州 苍南县桥墩镇桂兰路323-325号
  • 电话:057764611630
  • 总经理:刘海亮
  • 手机:13819121911
  • 传真:057764611630
  • QQ:552334999
  • Email:552334999@qq.com
产品分类